献出一片爱心,托起一片天堂。传递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和内涵要求,为进一步明晰资助育人工作的理念模式、拓展实践载体,确立保障机制,以此推进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,我院学生自发开展了“爱心传递”系列活动。
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院21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朱宣明是如何传递爱心的吧!
朱宣明个人事迹介绍
“我是朱宣明,共青团员,智能工程学院2021级机器人工程专业,担任班级心理委员,曾获2021-2022学年校级优秀学生、2021-2022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励。”
一、投身实践,积极奉献
在日常生活中,积极响应学校号召,利用空余时间投身于社会实践,在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,尽己所能为他人提供帮助,让爱心伴随着一腔热血一路传递,认认真真做人,脚踏实地做事。
大一暑假期间疫情肆虐,我积极响应号召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,每日执行核酸检测、巡逻检查等工作,期间积极帮助腿脚不便的老人进行核酸检测,同时为大家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,提供生活便捷。疫情无情,人有情,诸多爱心人士的物资捐助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爱心传递。
面对疫情,我未曾退缩,积极践行在校期间所学,迎难而上,敢于担当,坚守岗位,在有限的时间内发光发热,积极奉献实现自身价值。经过大家的团结努力,疫情散去,生活步入正轨,分布于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种暖心行动仍在传递,我也很荣幸获得“最美志愿者”以及“优秀青年志愿者”的称号。
二、关爱儿童,传递爱心
儿童是国家的未来,民族的希望,步入大学的我愈加意识到儿童教育的重要性。但由于缺乏家长的长期陪伴等原因,许多儿童缺乏应有的教育,对其人生观、价值观的形成非常不利。
假期我积极参与学校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深入农村,帮助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,为他们带来陪伴,提供一个愉快的暑期氛围。假期玩耍学习两不误,陪伴玩耍的同时也不忘学业的辅导,劳逸结合,和孩子们分享所遇趣事,将大学所学知识融入游戏,带他们做科学小实验、做手工等,积极拓阔视野,带动他们的好奇心,埋下创新的种子,为后期兴趣的探索打下基础。同时给予缺乏陪伴的儿童应有的关心,与他们及时沟通,带他们接触一些别样的思想,缓解一些心理问题,给予体贴的关心,感受不一样的爱心,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。
爱心传递不应只是口号,更应落实于实际行动,体现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之处,从小事做起,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我们生活在如此繁荣的国度,接受着先进的思想和教育,更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,实现自身价值,努力成为一名有责任、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。不断投身社会实践、帮助他人的乐趣使我感到充实,爱心的传递使我倍感温馨,这也将成为我前行的动力,必将爱心传递进行到底。